天醫無縫 - 佳文 來源: 飛揚雜誌
天醫無縫 - 李順長
扭曲的人格可以恢復整全,創傷的心靈可以得著醫治。
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,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傷害。這些過去的傷害,逐漸沉澱成我們的記憶和潛意識,扭曲了我們的人生觀,影響到我們現在的思考模式和行為反應。這些心理情結如果未經醫治就會不自覺地在婚姻上、事業上、情緒上、生活上反應出來:
● 從前被壓抑輕看。現在愛唱反調,為反對而反對,以證明自己的存在。
● 從前父母熱戰冷戰。現在患上婚姻恐懼症,害怕婚姻會演變成人間地獄。
● 從前感情被欺騙。現在復仇的潛意識,不自覺地把心理燒成變態殺手。
● 從前缺乏父愛。現在演變成工作狂,下意識地靠工作的成績來爭取上司的寵愛。
● 從前被公司解雇。現在憤世嫉俗,人際關係僵化。
● 從前被師長同學嘲笑批評。
現在自信完全喪失,淪落成扶不起的阿斗。
心理座標轉移症
這種人生路上的創傷,常污染我們的判斷力,使心理座標產生轉移,對現有事件喪失正確的理解,以致周圍的人際關係互動時,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。
比如:
怪別人驕傲,其實是自卑感在作祟。
懷疑別人排斥我,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。
論斷別人,其實是缺乏自我肯定。
玩弄別人感情,其實是自己情感受過傷害。
喜歡糾正別人,其實是掩飾自己弱點。
看別人霸道,其實是自己懼怕權威。
諂媚討好別人,其實是自己害怕被拒絕。
醫治的詩歌
以賽亞書四十章3-5節,把耶穌基督的救恩,用詩歌的體裁詮釋出來: 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。一切山窪,都要填滿。 大小山崗,都要削平。高高低低,改為平坦。崎崎嶇嶇,成為平原。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。
當一個扭曲的心靈,遇見了大醫生耶穌基督,蒙醫治成正直整全的心靈,上主的榮耀在此彰顯出來。當一個破碎的人格,經過耶穌基督的妙手重撫,恢復成健康的人格,神的偉大尊榮從此顯明出來。當一個殘缺的個性,信靠耶穌基督的完美恩惠,蛻變成美麗的個性,全能的主彰顯出祂奇異的能力。
耶穌基督引用了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-3節,簡潔地描繪祂一生的工作,是以醫治為核心的。祂說,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,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,差遣我報告:
被擄的得釋放─被創傷的遺毒所俘擄的,鎖鏈全斷!
被囚的出監牢─被苦澀的記憶所囚禁的,璀璨新生!
醫好傷心的人─被得罪的仇恨所燒毀的,得著醫治!
安慰悲哀的人─被自責的痛苦所撕裂的,重擔卸除!
賜華冠代替灰塵─以往的卑微被今天的尊榮所吞滅。 喜樂油代替悲哀─從前的悲哀被現在的喜樂所掩沒。 讚美衣代替憂傷─過去的憂傷被如今的感恩所取代。
傷害人與被傷害
心靈的創傷主要來自兩方面: 我們傷害了別人(間接地也傷害自己),和別人傷害了我們。我們傷害了別人(自己),引發了強烈的罪惡感。別人傷害了我們,引動了劇烈的仇恨和忿怒這兩種濃烈的情緒。這些傷害若未得著醫治,它的火燄足以燒毀一個人,也燒滅周圍的人際關係。 然而,耶穌基督透過十架上的救恩,一舉解決了這傷害人和被傷害的難題,一舉解決了罪惡感和仇恨的糾結。
祂為人類這兩大心理情結提供了妙解── 你有罪惡感嗎?請接受我的饒恕,我已在十架上為你的罪付出贖價。我完全接納你,無條件地愛你。伸出你信心的手接受我的恩惠,你會得痊癒。
你有仇恨感嗎?請付出你的饒恕,我已經在十字架上為他的罪付出贖價。我完全接納他,無條件地愛他。伸出你信心的手來付出我的恩惠,你和他都會得醫治。 簡單的藥方,最有效的藥方!
被饒恕與饒恕人
可惜,人類常以為巨大的難題,只有複雜的程式方能破解。以為高貴的收穫,必須有昂貴的代價才能獲取。耶穌的藥方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,便宜到令人不敢相信──不必付代價,只要伸手去拿的高貴禮物,世上哪有?
對神無條件的愛、恩惠、接納,如果無法理解和接受,就易落入下列的惡性循環──我們的罪惡感,引動我們下意識地去挑剔別人的過犯,把他拉到與我一樣是罪人的水平,滿足我們「你也不過是如此」的潛意識幻想。我們未被饒恕,所以也不肯饒恕人。我們心中沒有神無條件的愛,所以我們以「有條件的愛」來要求周圍的人。我們不能接納神,所以也不能接納自己。不能接納自己,所以就不能接納別人。未能接受上帝的饒恕,和未能付出上帝的饒恕,酸化了我們的內心和人際關係,這因果關係的發展,遵循下列途徑── 未能接受上帝的饒恕
有個年輕的丈夫去找基督徒協談人員,承認他和妻子相處困難。這協談人員和兩造懇談,發現那妻子是個溫暖、美麗、善良又富愛心的女士,全心全意支持她的先生。但他經常批評、遷怒、苛求她,拒絕她的情愛和關懷。
經過多次會談,協談人員終於發現癥結:在他駐韓美軍服役時,有一次到日本度假兩個星期,當他漫步在東京街頭,於空虛、寂寞、鄉愁情緒的推動下,他落入試探的陷阱裡,以嫖妓來解決內心的孤寂。此後他常以此自責,總不能饒恕自己。 退役後他回到美國本土,和未婚妻成婚。當他發現他的妻子多年來保持對他的忠貞,內心更加愧疚。因為不能饒恕自己,他的潛意識常對自己說:「我沒有資格享受她的愛,我根本沒權利快樂,我不配享受人生,我必須懲罰自己,補償從前的荒唐。」
當協談員抽絲剝繭,理出最根本的心理癥結,並引導他接受上帝的饒恕,進一步澈底饒恕自己,他終於走出迷宮。誠懇地接受上帝無條件的愛、恩惠和寬恕,使他也能付出無條件的愛、恩惠和寬恕,來回應周圍的人。 未能付出上帝的饒恕
當我們不能接受上帝的饒恕,我們就很難饒恕別人。我們老覺得被欠債,自然就會向周圍的人討債──父母虧欠了我,在我青少年時期,未供給我像同儕一般的享受;兄弟姊妹嘲笑我;朋友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遠離我;初戀的情人背棄了我。這些仇恨逐漸積存在潛意識中,組合成討債的心理傾向。通常這種需求,在婚後大都發洩在配偶身上。我缺乏安全感,你得滿足我的安全需求。
我缺乏自尊,你得伺候我像伺候王子,來提升我的自我價值。我缺乏快樂,你得設法令我人生喜樂。兩個心靈裡都存有巨大傷痕鴻溝的人,競相向對方討債,把只有上帝能扮演的角色,強加在配偶身上,婚姻哪有幸福的可能。 愛、恩惠、饒恕
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,要這樣說:「免我們的債,以致我們能免別人的債。」(太6:12意譯)祂的意思是說,當人類對上帝無條件的愛、恩惠和饒恕有一種深刻的感恩,就越能分享這無條件的愛、恩惠和饒恕給周圍的人。當我們接受了上帝的饒恕,就越能饒恕別人。 這種和諧美麗的關係,流動過程歷經四個階段── 上帝無條件的接納我。所以 我接納我自己。 因此 我接納周圍的人。感化 周圍的人接納我。
聖經稱這種人間美境為「自由」。基督釋放我們得自由,我們也能幫助別人在上帝的愛、恩惠、饒恕、接納裡得享自由。另一種表達這種心靈美境的語言是「蒙醫治」。基督的愛、恩惠、饒恕和接納,醫治了我們心靈的創傷,整全了我們的人格,使我們能健康地接受愛和付出愛。
哪裡有基督的愛,哪裡就是天堂。